半世紀創新傳承 神通50週年再展新局
2024/12/17
本文出處:DIGITIMES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在致詞時表示,台灣科技業已建立垂直整合的完整供應鏈,
面對全球競爭,企業需善用數據分析和AI技術創新,加強產業鏈合作並培育人才,以建立互助生態系。DIGITIMES攝
事業版圖橫跨電腦與消費電子、IT通路與系統整合、軟體研發、石油化學與工業氣體、運輸物流、食品產業等多元領域,旗下包含聯強國際、神基投控、神達投控、神通資科等知名企業的聯華神通集團,自1945年創立以來,就是台灣科技產業的重要推手。近期2024年舉辦50週年慶典中,集團以「創新科技引領企業永續發展」為主題,匯聚產官學研各界菁英共同探討科技創新趨勢,展現半世紀的發展成就與願景。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在神通電腦50週年慶典致詞時,以第一線經營者視角分享企業成長歷程。神通電腦成立於1974年,最初以TAC(Taiwan Automation Corporation)為名,後更名為MiTAC。公司草創時期即敏銳掌握微處理器的發展潛力,率先引進台灣,推動多項創新應用,包括開發全台首創的「毛豬拍賣電子化系統」,實現台灣首次微處理器商業應用;同時建置「遠東倉儲自動化系統」,為倉儲物流自動化奠定基礎。當時,由於以英文為開發基礎,電腦系統僅支援英文操作。神通電腦投入600萬台幣開發第一個中文電腦系統,成功應用於警政、稅務等領域,大幅提升行政效率。
旗下擁有多家知名企業、事業版圖涵蓋多元領域的聯華神通集團,在50週年的慶典中,以「創新科技引領企業永續發展」為主題,
展現在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地位與未來願景。DIGITIMES攝
產官學研各界菁英齊聚神通電腦50週年慶典,共同探討科技創新趨勢,未來聯華神通集團將秉持創新精神,
為台灣科技產業下一個50年譜寫新篇章。DIGITIMES攝
苗豐強接著深入分析台灣科技業的發展歷程,從早期網路基礎建設到Web 2.0時期的網路服務興起,再到現今強調去中心化、使用者創意的Web 3.0時代。他指出台灣科技業已形成獨特的雙軌整合模式,透過垂直整合建立完整供應鏈,涵蓋從週邊裝置、結構件到核心零組件,並延伸至行動裝置與車用電子領域;在水平整合方面,則包含系統服務升級、通路建構及商業模式創新。面對全球化競爭,苗董事長強調企業必須善用數據分析及AI技術把握創新商機,同時加強產業鏈合作,建立互助生態系,持續投入人才培育,提升創新能力。
推動數位永續雙軸轉型 水平與垂直整合並重再創台灣奇蹟
活動特別邀請台大特聘教授李世光與英特爾業務行銷暨公關事業群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從不同角度發表主題演講。李世光在「承先啟後:台灣科技產業的成長途徑與前瞻發展」議題中表示,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歷程橫跨半世紀,凝聚產官學研各界的心血與努力。從早期勞力密集產業,逐步邁向知識密集產業,再到現今的數位轉型階段,產業園區規劃也相應演進,從加工出口區、工業區、科學園區,一路發展到創新研發中心與創新園區。
其中,半導體產業的崛起最為亮眼,自2018年以來年均成長率達20.6%,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IC產業與設計產值均居全球第二,IC製造與封測產值更是全球第一。這樣的成就源於政府與產業界的良性互動,從1974年開始,透過創投資本挹注、人才培育及基礎建設完善,到2004年市場機制成熟,形成正向循環,其中工研院每年提供約2.7萬名人才,持續為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隨著AI時代來臨,半導體產業面臨新一輪創新浪潮,從傳統晶片設計到AI晶片發展,產業正快速轉型。在自動駕駛、大型語言模型、電動車等新興應用領域,均帶來嶄新市場機會,產業供應鏈也隨之重組,虛擬整合與跨領域合作成為新趨勢。AI發展從早期規則式到現今生成式,應用場景不斷擴大,全球市場規模持續成長,特別是亞太地區展現強勁動能,從實體工廠的機器人程式設計到虛擬工廠的自動化程式生成,技術突飛猛進。展望未來,台灣科技產業將持續借重半導體製造優勢,結合終端應用與檢測能力,透過產學研通力合作,在下一個五十年續寫新篇章。
英特爾業務行銷暨公關事業群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接著以「Sustainable AI Everywhere」為主題,深入探討人工智慧的永續發展議題。她指出,AI應用場景正從大規模運算逐步擴展至手機、個人電腦及工廠邊緣運算等日常應用領域,預期此一貼近使用者的發展趨勢將持續加強。不過快速發展的AI也帶來能源消耗挑戰,以ChatGPT為例,在1,730億個可訓練參數條件下,每次訓練的電力消耗超過1,000兆瓦時,二氧化碳排放量達300至500噸,相當於一般人一生碳排放量的數十倍。其中,AI應用約60%的能源消耗來自訓練過程,40%來自推論階段。
為實現永續AI發展,英特爾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透過軟硬體整合優化提升效率,以及建立開放生態系統促進產業合作。在產品方面,推出整合CPU、GPU和NPU的新一代Core Ultra 200系列處理器,提供120 TOPS運算能力;資料中心應用方面,最新Xeon處理器採用雙核心設計,可支援70億參數模型運算,效能提升3.7倍,並透過創新機架設計將設備需求從200個縮減至66個。汪佳慧特別感謝與神通集團在智慧城市和運輸領域的合作,以及與聯強國際在物流支援和金融服務的夥伴關係,她強調英特爾台灣團隊將持續專注於智慧運算優化,預計可減少32%能源消耗,為全球AI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淨零碳排已成全球產官學界焦點議題,聯華實業控股新能源事業執行總監柯宗慶在「LH New Energy Initiatives」演說中指出,全球正面臨歷史性的能源轉型機遇,為達成淨零排放目標,預估至2050年全球淨零轉型資本支出將達275兆美元,年均需投入9兆美元。到2030年,新能源產業年營收預計達12兆美元。就台灣而言,雖然溫室氣體排放量僅佔全球0.6%,但在創新製造等領域具關鍵優勢,政府近年推動12項關鍵策略,2025年預算將增至1,160億元。
聯華實業作為台灣最大能源消費集團之一,專注四大發展方向:發展氫能或天然氣燃料電池分散式發電系統、氫能運具、大規模造林創造碳權,以及推動再生能源教育。在燃料電池技術方面,集團聚焦PEM及SOFC兩大類型,並與國際大廠合作推動在地生產。因應台灣未來十年用電需求成長,以及半導體與資料中心分別需增加3.2GW與1.8GW用電,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將是理想的低碳發電方案。在運輸領域,集團將於2025年引進首批氫能車輛;在碳權方面,透過造林計畫,預計25年內每年可產生超過400萬個高品質碳權。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接著以「數位化供應鏈的未來」,提供專業洞察。他指出,台灣科技產業經過近半世紀的發展,已建立起標準化作業模式,此模式讓供應鏈資訊串聯更加容易,進而促進需求與生產的透明化。在產業發展核心要素中,規模化扮演關鍵角色,唯有透過規模化才能支撐高科技技術研發,他以全球百大企業為例,如果沒有足夠規模來分攤研發費用,即使技術開發成功也難以永續經營。隨著產業往更高階發展,所需投入的資金隨之增加,規模化也會持續擴大,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在產業結構方面,發展趨勢已從垂直整合轉向垂直分工與水平整合,專業能力可因此集中,進而提升研發及營運效率。杜書伍強調,產業獲利關鍵在於透過擴大營運規模創造實質獲利,而非追求高毛利。在數位串聯方面,他建議企業重視上下游環節串聯,上游生產端需具備水平整合的機動特性,產品設計也要考慮易於推廣、培訓及安裝等面向。他以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經驗指出,透過設備啟用註冊機制,企業能精確掌握全球銷售數據,優化產銷配合,降低供應鏈虛耗,提升營運效率。
克服挑戰掌握機遇 全面提升台灣AI時代競爭力
除了精彩的專業演講,此次盛會也邀請台灣戴爾科技集團技術副總經理梁匯華、AMD台灣區商用業務處資深業務協理黃偉喬、台灣微軟夥伴事業群總經理陳仲儒、台灣思科技術長馮志良,以「The Future of AI /企業數位轉型在AI時代的機遇與挑戰」為題進行座談。
梁匯華指出,針對AI趨勢企業應專注於優化內部資源成長,而非一味追求AI應用。他強調,企業必須先做好數據管理基礎,透過實驗驗證來提升效益,而非單純採用開源模型。談及台灣科技業的發展,過去以硬體為主時期,常需與中韓業者以價格競爭,但現今已轉型升級。中美貿易戰後全球供應鏈重組,加上新冠疫情和AI浪潮,凸顯台灣供應鏈的關鍵地位。他建議台灣應從晶圓代工升級到AI代工,協助全球企業實現AI應用落地,並透過產學合作培育人才,打造完整生態系統。
AMD台灣區商用業務處資深業務協理黃偉喬分析,生成式AI為企業帶來內外部轉型契機。企業內部的AI應用已從傳統AOI檢測演進至決策輔助系統,更透過與新創公司合作開發知識管理平台,有效將工程師經驗轉化為AI模型。在對外服務方面,除了廣泛採用的對話式AI,未來將深入整合各種場景,中文大型語言模型也將融入企業系統。技術架構上,AI應用正從雲端GPU運算延伸至邊緣運算的小型模型,AMD也因應趨勢提供完整解決方案。他強調,面對資料驗證與投資效益等挑戰,企業可透過產業生態系合作,共同建立具體應用案例。
台灣微軟夥伴事業群總經理陳仲儒提到,生成式AI帶來產業重大變革,不同於過去追求百分百精確度的AI應用,現在更著重創新可能性。他歸納出五大發展趨勢:一是「即開即用」的AI工具普及化;二是各行業開發專屬AI模型和機器人;三是法規遵循議題日益重要;四是資安防護需求提升;五是AI人才培育刻不容緩。他強調,AI時代需要垂直與水平整合的人才,結合專業領域知識與AI能力,並建立完整生態系統,包括技術、硬體、軟體應用及服務等多面向發展,同時重視數位知識的權利與責任。
台灣思科技術長馮志良表示,在生成式AI時代,資料中心的規模化(Scale)需求顯著提升,不僅需要強大的運算能力,網路架構更是關鍵。他強調,隨著GPU伺服器叢集擴大,伺服器間的資料交換效能直接影響AI運算效率,因此業界正在發展Ultra Ethernet等新技術,以提供高頻寬、低延遲的網路環境。同時,隨著AI應用走向分散式架構,如何有效整合IT層與OT層、優化邊緣運算與資料中心的通訊,都是企業在推動數位轉型時必須關注的基礎建設重點。
主持人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最後總結台灣接下來的主要挑戰與趨勢:一是因應地緣政治緊張,需建立韌性供應鏈,透過生產基地分散來確保自主性;二是淨零轉型的挑戰;三是AI發展將從問答互動進階到自主行動,甚至實現AI代理人之間的直接溝通,未來可能朝向AGI時代發展。他建議企業邁向百年企業應著重四大主軸:提升產品服務價值、深化全球化布局並強化在地經營、推動綠色轉型,以及加速數位轉型特別是AI應用,以確保企業永續發展。
深化AI技術創造多元應用 開啟台灣科技產業新篇章
此次50週年慶典還包含四大專場論壇,來自不同領域的多位專家,深入探討AI與永續發展議題。其中「AI賦能新時代」場次剖析生成式AI在金融服務的創新應用及AIoT在智慧交通的實踐,同時關注強固型AI邊緣運算發展與企業運用AutoML提升競爭力的經驗;「AI創新與數位轉型」場次則介紹NVIDIA NIM Agent Blueprints如何加速企業生成式AI的新浪潮,並分析企業如何加速導入生成式AI、討論AI浪潮下的創新機遇與工廠智動化應用;「AI驅動革新與競爭力」分享端到端GenAI實踐經驗,分析雲原生應用中的AI應用,以及智慧運算與邊緣運算的協同發展;「新能源科技創新與展望」聚焦永續發展,深入解析氫能價值鏈發展、淨零轉型策略及太陽能產業的未來展望,為台灣邁向綠色永續發展提供重要洞見。
這場意義非凡的50週年慶典,不僅見證了聯華神通集團半世紀以來在台灣科技產業發展中的重要角色,更展現出集團面對未來的創新視野與堅定承諾。從早期推動電腦應用的先驅,到今日跨足AI、新能源等多元領域的科技集團,聯華神通始終扮演著產業創新的推手。透過匯聚產官學研各界菁英共同探討科技創新趨勢,以及在AI應用、永續發展等重要議題上的深入對話,充分展現集團持續引領產業創新的決心。展望未來,聯華神通集團將秉持創新精神,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浪潮中開創新局,為台灣科技產業下一個50年譜寫新篇章。